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名人  
井氏历史名人:井勿幕
chinajings.com chinajing.cn  2010-3-26 11:43:15  中华井氏网  

  

  井勿幕:(公元1888~1918年),初名井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广阳镇(今铜川市印台区)井家原人。著名辛亥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曾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出身望族,是井岳秀的弟弟。其先祖夫妻二人,由陕西扶风逃荒来到蒲城井家塬,给一家丁氏地主做长工。后妻死,丁地主给坡地一块,使其葬埋。在其祖掘墓穴的时候,发现墓穴中有一古墓,葬有古代武将骸骨,穿戴盔甲和殉葬金银器皿甚多,遂悄悄匿起倒卖,因以致富。起初,其祖在井家塬附近种植了槐树百株,之后出售秧苗,因此人皆称之为“井百槐”。后与人合股在四川自流井开盐井,将每岁所得红利全部运至江西,铸成江西元宝后运回蒲城,更成巨富。到了清道光年间,其祖在县城大什字巷新建住宅,遂由井家塬移居县城。

  井勿幕的父亲叫井水汲,字绠斋,因小时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其父乐善好施,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北各省大饥,井永汲自家倡议放赈。当时的蒲城县令某因不能因此包办侵吞赈灾钱款,便怒气冲冲地质问井水汲:“你有多少钱?敢在蒲城县放赈?”井水汲回答:“我没有百万之富,就不敢干这活儿!”从此,人称井永汲为“井百万”。当时井永汲独出白银数十万两,在蒲城设粥场数处,持续放赈三年,使许多灾民度过了荒年,而自家则渐衰落。

  井勿幕四岁时,父殁,其胞兄井岳秀大勿幕十岁,对幼小的井勿幕特别爱护,竭力抚养其成人。

  井勿幕从小就聪颖异常,勤学苦读,学识渊博,记忆力超强,性格刚毅且有抱负。当年八国联军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7月攻陷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辛丑条约》),其庚子赔款的本息,按当时全国四亿人口计算,每人就要负担白银二两以上,因而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当时井勿慕虽在幼年,却非常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每当弟兄们纵论天下大事时,井勿慕就对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多所指斥,兄长井岳秀常自叹不如。

  井勿幕性格开朗,性情豁达慷慨,貌秀心雄,豪侠尚武,于学业之余,随兄长井岳秀拜三原名拳师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练习拳剑技击,又日常腿缚铁瓦,锻炼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划解譬,滔滔不绝。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井勿幕与兄长井岳秀分家,分给井勿幕的蒲城县内义源永杂货铺破产,债主临门,无法应付。这个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少东家,迫不得已就与井岳秀商量,由佣工康宝印陪同,赴四川重庆,去投靠曾受过他父亲周济的川东道道台张铎,之后在其资助下入重庆正蒙私塾读书年余,期间结识了当地革命青年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但懋辛等。后闻孙中山在国外成立了反清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同时四川有学生赴日本求学的消息,便不顾张铎的阻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冒险随众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求学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井勿慕由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加入,后为孙中山所器重,“呼为后起之英”。但当他向孙中山提出要求回陕组织同盟会支部时,孙中山却说:“你这个十七岁的小孩,能办成这样大的事吗?”他慷慨陈词:“我虽年少,但我哥井岳秀在陕熟人颇多,可以通过我哥联络各界人士。”当时孙中山正想打开西北革命局面,见他态度坚决,又有陕西大军阀井岳秀为助,遂委任井勿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开辟工作。同年冬季,井勿慕带着孙中山给井岳秀的亲笔信,取道朝鲜及辽宁、河北、山西等省,途中视察各地情况和清廷虚实后,渡河回陕。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春,井勿慕在兄长井岳秀的支持下,奔走渭北各地,秘密活动,数月间就发展了同盟会员吴宝三、张拜云、郭希仁、李仲特、李桐轩、王子端、焦子静、师子敬、朱漱芳、尚天德、寇胜浮、常铭卿、柏筱余、严文轩、高又明、钱定三、谢镛、邹子良、马开臣、胡定伯等三十余人,当时张凤翙等军界人士则另行加入日知会,然后在在三原北极宫召开第一次同盟会会员全体会议,创建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奠定了同盟会在陕西活动的基础。会后,井勿慕又赴宜君、耀州(今耀县)等地,准备设立同盟会秘密机关。同年夏季,井勿幕二次赴日本。秋季,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到会二十余人,推白毓庚、杨铭源为正、副会长。12月井勿慕经朝鲜回国。这时同盟会陕西分会在学界、军界、刀侠、会党等各方面都迅速得到发展,井勿慕往来奔走于山西、河南、甘肃、四川各省,以联络当地同志,并推钱定三、胡景翼(笠僧)为运动新军的中坚干部。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2月,井勿幕经四川转赴东南数省,和黄兴、秋瑾、朱鐀等人联络,密谋革命事宜。同年9月下旬,他和李仲特、高又明等人在大雁塔秘密开会,讨论贯彻同盟会纲领。由于多数人不赞成“平均地权”,决议改为“土地国有”。定于农历9月9日去中部县(今黄陵县)祭黄帝陵山,激发全国同胞的民族精神,并推郭希仁、张翊初(赞元)起草祭文。会后,他和李仲特、焦子静、吴虚白等陕西十六人、四川七人、甘肃三人、山西三人、广东一人共二十余人都到黄陵,以祭轩辕黄帝为名,当场通过“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井勿幕第三次赴日本。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2月,井勿幕在东京参与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革命,他曾在《夏声》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阐明“所谓共产主义,要其宗旨所归,在全废私有财产为人民全体共有财产。协力一致,从事生产,天下一家。”这是他首次公开对共产主义理解的简要介绍,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介绍给陕西知识界。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春,井勿幕奉同盟会总部令,回陕西组织起义,在泾阳柏氏花园开会二十余日,传达总部指示,制定在陕西起义计划。当年6月,他和邹子良、郭希仁、张云山、王荣镇等人集会于小雁塔,商讨起义事宜,7月9日又召集同盟会和会党负责人张伯英、钱定三、胡景翼、李仲三、邹子良、张云山、张聚庭、万炳南等三十余人,号称“三十六弟兄”,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大举,陕西大部分州县都有了同盟会组织,会员达一千多人。同年秋季,他和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由上海赴香港,策划广州起义。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井勿幕与总部诸人计议。他愤激地说:“吾党精英,损失殆尽。若不迅图急进,将来更不易举。长江方面,已有密报,于夏秋之间进行,吾等应由西北发难,收南北呼应之效。”在5月间回陕西,确定10月6日同时起义,陕西同盟会决定由新军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县响应。决定之后,勿幕亲赴渭北布置,准备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陕西各地纷纷欲动。10月22日,新军同志首先在西安反正,与清军激战三昼夜,在10月24日西安完全光复。同时同盟会会员胡景翼、胡定伯在耀州起义,富平哥老会首领向紫山率众光复富平,10月25日三原、商州(今商县)光复。此后陕西各县陆续光复。当年l0月下旬,陕西革命军司令部举行会议,仓促间推举了张凤翙为军事首领,但众人仍在暗中拥戴勿幕为大都督。井勿幕则在耀州派人转告他们,临时换主帅,只能是自己扰乱自己内部,制止了众人的企图,遂推定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定三、万炳南为副统领,陕西军政府就此正式成立。10月27日,井勿幕由渭北赶回西安,10月31日陕西军政府委任井勿幕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当时井岳秀、胡景翼、曹世英、郑庠等人都在他的部下分任标统。陈树藩为东路节度使,负责指挥军事。11月1日在陕西新军中最有声望,与井勿幕志同道合的秦陇复汉军副统领钱定三,率学生四十余人赴潼关,指挥东路战事,途经渭南,结果被当地土豪韩秉堃组织的反动民团袭击杀害。噩耗传来,井勿幕恸哭失声,废寝忘食。从此张凤翙独揽新军大权,在反清胜利后逐渐脱离了民主革命。不久,山西革命党人景梅九、李岐山等于10月29日在河东起义。清军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率部由正太铁路入晋,太原失陷,景梅九、李岐山来陕求援。军政府复委井勿幕为河北安抚使,和陈树藩率井岳秀、严飞龙等部,由大庆关和夏阳渡河,支援山西民军,首克蒲、解、潞州,继克运城,三晋革命形势复振。但是,残清陕甘总督升允率甘肃汉回各军二十余营东下,号称甘军,连陷邻州(今彬县)、长武、沂阳(今千阳)、陇州(今陇县),围攻干州(今干县)、礼泉,侵入三水(今旬邑)、淳化。井勿幕命标统胡景翼率部于三水张洪塬,再次大败甘军。双方在乾、礼之间成相持局面,直至清帝退位为止。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孙中山任命井勿幕为中央稽勋局副局长。井勿幕以陕西事务纠缠,辞职未往。3月,孙中山受袁世凯的要挟,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井勿幕亦本功成身退之义遣散所部,将包括兄长井岳秀所部在内的部下皆交付陈树藩改编,仅留敢死军一小部分,改为水利军,由杨仁天率领,屯垦于黄龙山。6月25日,改同盟会陕西分会为陕西支部,大家选举井勿幕为支部长,张凤翙为副支部长,彭仲翔、宋向辰、张云山等均为支部负责人。8月上旬同盟会陕西支部改组为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仍被选为支部长,办理党务。因张凤翙阻挠,又改选张凤翙为支部长,井勿幕与马凌甫为副支部长,郭希仁、宋伯鲁为干事,张云山为评议员。到了8月下旬,井勿幕被迫以筹办延长油矿为名赴南京,接着又赴上海,随章太炎学习古文。袁世凯政府则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号召反袁,赴云南参加护国之役,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处前敌时,整饬军纪,士乐为用,军民相安,立功最多。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声讨之下被迫撤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的名义发表宣言,坚决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井勿幕在《宣言》中尖锐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同年6月袁世凯病死,陕西督军陈树藩竟然发唁电,称袁为“不兆之祖,共戴之尊”,陕西民党因此皆大愤。井勿幕乔装商贩,足穿麻鞋,身背卷烟,徒步回陕,转赴北京后和党人促成李根源为陕西省长。他亦应李根源的邀请,屈就关中道尹,以便共同对付新军阀陈树藩。当时井勿幕对禁烟、财政、教育各项大政设施皆提出多次建议,但扼于陈树藩的掣肘,未能实施。后来陈树藩对段祺瑞拉师生关系,依附“安福系”,加入督军团,以强力夺取了李根源的省长印信,井勿幕亦愤而辞职,结果被陈树藩软禁于西安,每日以篇籍自娱,暗中仍与渭北通声气。

  此时,驻扎在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高峻、耿直、郭坚等部和民党焦子静、刘允臣等,均密谋讨陈树藩,陈树藩则派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驻三原,拟接城防。胡景翼部补充营营长张义安、连长董振五、参谋邓宝珊等,感到形势紧迫,且有机可乘,当即率三百余人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起义,一举歼灭了曾继贤、严锡龙装备精良的数倍之敌。胡景翼由蒲城,曹世英由耀县驰赴三原,举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反段讨陈,连战获胜,攻至西安城郊。陈树藩屡战不利,惊惶万状,勾引刘镇华率镇嵩军入关相助。战事连年,互有胜负。到了9月,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受骗,被陈树藩劫持后囚于西安。10月,叶荃率滇军第八军三千余人经四川、甘肃入陕,支援靖国军。先至凤翔、陇县。又有鄂军王安澜和川军吕超各部,即将到陕。时陕西靖国军共有六路司令,以於伯循(字诱人,笔名于右任)为总司令,声势复振。陈树藩大惧,一面向国务总理段祺瑞求援,同时因渭北靖国军将领多系井勿幕旧部,陈树藩商请井勿幕借调解之名,赴三原统驭靖国军,以抵制滇军。井勿幕佯装不允,而陈树藩邀请愈力。11月由西安赴三原,到后即被众推为靖国军总指挥。

  随后,井勿幕率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部赴凤翔慰劳滇军和靖国军第一路部队,有一天在第一路司令郭坚的宴席上,井勿幕指责郭坚所部纪律不佳,要求整顿。归途经扶风,为郭坚部下刘顺天营截击,未受损失。至兴平又遇陈树藩部投降的贾福堂营据城抗阻,井勿幕即命随行部队攻击福堂,数日未克。郭坚亦命驻兴平南仁堡的李栋才营策应。后郭坚发公函约井勿幕等于11月21日齐集南仁堡开会,商讨攻打兴平及进取西安计划。岳维峻、董振五等人都劝井勿幕不必前往,井勿幕亦同意。但他终无戒备之心,认为自己是靖国军总指挥,又和郭坚、李栋才是蒲城同乡,自己去可以把他们说服,把部队整顿好,再勿扰害人民,还是决定赴会。

  临行前,井勿幕给四川督军熊克武写信说:“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随后,井勿幕只带护兵四人,自己坐轿车前往南仁堡,到了堡外,问门卫:“郭司令来了吗?”答:“没有。”李栋才即迎井勿幕进兴平堡。约上午10:00,郭坚的差弁李新生、任申娃、张昉等数十骑自北门进堡,伪言“郭司令来了。”井勿幕信以为真出迎,却不见郭,即折回。才进营部,那李新生突然自背后连发两枪,井勿幕当即倒地殒命,李栋才急割井勿幕的头颅带赴西安。井勿幕被地方军阀阴谋刺杀时,年仅三十岁。

  井勿幕牺牲后,尸身由随来的护兵安彦明用棉被包裹,背回泾阳。当时其所部的靖国军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向陈树藩数次交涉,终于索回井勿幕的头颅,合上井勿幕的尸体临时草葬于蒲城。

  很快,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於伯循立即将井勿幕生前事迹上报广州大元帅府,呈文中称井勿幕:“名家龙虎,关中凤鸾,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可百余战。慨虎口之久居,已乌头之早白。淮阴入汉,旋登上将之坛;士会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挥未定,君叔之志俱歼。于11月21日被刺于兴平之南仁堡,莫归先轸之元,空洒平陵之泪……”。

  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将井勿幕生平事迹宣付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再又由章炳麟撰《井勿幕墓志铭》。

 

相关新闻
·山东临朐井氏字辈
·井氏堂号
·井氏郡望
·井姓的迁徙分布(最新资料)
·井姓的迁徙分布(最新资料)
·部分家谱族谱状况
·河北威县井氏字辈
·江苏连云港井氏字辈
 视觉焦点
<font color='#FF00FF'>井氏历史名人——井姬</font>
井氏历史名人——井姬
井岩盾(公元1920~196
井岩盾(公元1920~196
井氏历史名人:井岳秀
井氏历史名人:井岳秀
井氏历史名人:井勿幕
井氏历史名人:井勿幕
 文章排行
1. 井氏历史名人——井德常
2. 井氏历史名人——井德用
3. 井氏历史名人——井姬
4. 井氏历史名人:井 镃(清朝诗人)
5. 井岩盾(公元1920~1964年):著名现代作家
6. 井氏历史名人:井 度
7. 井氏历史名人:井 源
8. 井氏历史名人:井 孚
9. 井氏历史名人:井 渊
10. 井氏历史名人:井岳秀